最近医院急诊科的患儿中大多数都是发烧来看病的,很多家属都在抱怨说发烧好几天了也不见好,吃药和输液了还是不退烧。退烧药用了后能退烧,可是药效过了又发烧了,所以急诊科不管白天还是晚上,挂号看病都排起了长队。那么怎样来帮助家属认识发烧的过程及正确使用退热药呢?
首先,发烧是一个警讯,它在通知你身体有某部位生病了;发高烧是体内抵抗感染的机制之一。我们的身体借由升高体温来调动自身的防御系统杀死外来病菌(一般来说,病菌在39℃以上时就会死亡),从而缩短疾病时间,增强抗生素的效果。发烧本身不至于伤害孩子,退烧是否必要,要看发烧的时间和温度。由于发烧是一种正常的免疫反应,有助于白血球抵抗细菌毒素,有一定的抗病能力;观察发烧的热型可以帮助诊断病因,一味退烧反而误导。如果你在感冒初起时(37—38.5℃)使用药物来退烧,会使体内的细菌暂时变成假死状态,并使他们产生抗药性,一旦死灰复燃,往往更难治疗。所以不太高的体温是不必急着退烧的。但是,发烧会增加新陈代谢,造成能量的消耗;尤其婴幼儿发烧造成水分蒸发,导致脱水;而且婴幼儿容易发生高热惊厥,故放任发烧引起伤害也是不可取的,所以退烧要掌握正确的时机。
一般在体温达摄氏38.5℃以上时才开始服用,而且每次服药要间隔4~6小时。但对有高热惊厥史的孩子可适当积极退热。
退烧药的剂型很多,包含片剂、水剂、栓剂和针剂,可根据孩子的年龄选用适当的剂型。但打针是最不安全的方法,容易发生不良反应,除非过高的体温,一般不用。
常用的退烧药有对乙酰氨基酚(百服咛、泰诺林等)、布洛芬(臣功再欣、美林)、阿司匹林(阿苯片、巴米尔)和吲哚美辛(消炎痛)等。这些药物对胃肠道都有些刺激,应予注意。
发烧本身并不可怕,重要的是要去寻找病因,对症治疗。一般感冒常会发烧2~4天,如果精神状态好、进食正常则不必太担心。但需注意感染有无恶化或发生并发症的情形,如婴幼儿出现哭闹不停、反应差、高烧不退、甚至抽搐等,应尽快就诊。普通的感冒发烧多半由病毒引起,主要是对症治疗,不应滥用抗生素。
友情链接
联系我们
Contact us
医院电话:0573-82066132 0573-83963131
医院热线:0573-83966872
医院地址:浙江省嘉兴市南湖区中环东路2468号
医院邮箱:jxsfby@vip.163.com